尿素是由碳、氮、氧和氫組成的有機化合物,又稱脲。其化學公式為CON2H4、(NH2)2C0或CN2H40,分子質量60,它是動物蛋白質代謝后的產物,通常用作植物的氮肥。尿素在肝合成,是哺乳類動物排出的體內含氮代謝物。哺乳動物和某些魚類體內蛋白質代謝分解的主要含氮終產物,同時尿素是一種以人工合成無機物質而得到的有機化合物。
在蛋白質攝入及體內分解代謝較恒定的狀態下血清尿素濃度取決于從腎排出的速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血清尿素能反映GFR功能,但只有在有效腎單位約50%以上受損時,血清尿素才開始上升。在腎功能不全代償期Ccr(肌酐清除率)開始下降,但是血清尿素和尿尿素尚無明顯變化,到氮質血癥階段這兩項指標開始明顯增高。
血清尿素升高除腎本身因素外,還有如下腎外因素:①腎前因素:腎血流量明顯減少,GFR減退,導致尿素排出減少,血中濃度上升,常見于各種原因造成的脫水,急性失血,休克等有效循環容量急劇減少時。②身后因素:見于尿路梗阻,如尿路結石、腫瘤、前列腺腫瘤或肥大等。
蛋白質分解亢進:見于消化道出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燒傷、擠壓綜合征等
生理性增高:見于高蛋白飲食后。
生理性減少:見于妊娠期。
尿素測定試劑盒更能反映GFR(GFR即腎小球濾過率)功能,且測定方法更簡便,因此逐漸成為常規方法。尿素是氨基酸代謝終產物之一。肝內生成的尿素進入血液循環后主要通過腎排泄,腎外途徑(如汗液)排出量比例很小(低于5%),GFR減低時尿素排出受阻,血中尿素濃度即升高。